節日是指生活中值得紀念的重要日子,我國有許多節日,各民族和地區都有自己的節日。我國的國家法定節假日是元旦、春節、清明節、勞動節、端午節、中秋節、國慶節。那我們常說的中元節的來歷是什么?接下去就來了解下相關內容吧。

中元節的來歷是什么
在《易經》中,“七”是一個變化的數字,是復生之數。《易經》:“反復其道,七日來復,天行也。”七是陽數、天數,天地之間的陽氣絕滅之后,經過七天可以復生,這是天地運行之道,陰陽消長循環之理。“七”也帶著神秘的色彩,如天上有“七星”(七星高照)、人的感情有“七情”、色彩有“七色”、音樂有“七音”、詩歌有“七律”、人體有“七竅”等等。“七”也是人的生命周期,七歲始受教育,十四歲進入青春期,二十一歲身體完全成熟……。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,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“七七”為終局、復生之局。“七月是個吉祥月、孝親月,而十四日(二七)是“七”數的周期數。古人選擇在七月十四(七月半)祭祖與“七”這復生數有關。
這個節日源于早期的“七月半”農作豐收秋嘗祭祖,“七月半”的產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先崇拜與農事豐收時祭。古時人們對于農事的豐收,常寄托于神靈的庇佑。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,但初秋的“秋嘗”在其中十分重要。秋天是收獲的季節,人們舉行向祖先亡靈獻祭的儀式,把時令佳品先供神享,然后自己品嘗這些勞動的果實,并祈祝來年的好收成。
“七月半”原本是上古時代民間的祭祖節,而被稱為“中元節”,則是源于東漢后道教的說法。道教有“三元說”,“天官上元賜福,地官中元赦罪,水官下元解厄,“中元”之名由此而來。佛教則稱七月半為“盂蘭盆節”。在統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,道教的中元節開始興盛,逐漸將“中元”固定為節名,節期設在七月十五日,并相沿迄今。
時間
首先要講究的,是燒紙的時間,在鬼節那一天,可不是想什么時候燒紙,就可以出去燒的。白天是肯定不行的,因為白天陽氣占主導地位,燒紙不合時宜,而且毫無效果;而如果太晚的話也不合適,夜越深,陰氣越重,尤其是在鬼節這么敏感的時候,太晚出去燒紙很容易被邪氣沖撞到。
燒紙的最佳時間,在太陽剛剛落山之后,這個時候,陽氣慢慢淡去,燒紙的效果最好,而超過七點半以后,就并不建議大家外出燒紙了。
位置
在哪里燒紙也是一個需要注意的問題,不同地方關于這個的習俗不一:有些地方會在門口放一個火盆,用來燒給祖先;有些地方會選擇在外面燒紙。具體的位置根據當地的習俗走就行,如果選擇在外面燒紙的話,最好在路口也燒一點。
畫圈
選定燒紙地方之后,最好把地面清理干凈再燒,記得用隨身攜帶的小木棍畫一個圈,把我們燒的紙錢給圈在里面,不過這個圈不能畫成實心圓,完全圈住的話反而不好,要記得留個開口,而且開口的位置要在西南方向。
圈內外都要燒
除了圈內燒紙錢之外,在圈外,我們最好也要燒幾張紙,在傳統風水中,這是安撫孤魂野鬼的最好方法,這樣的話,它們不僅不會給你引來麻煩,反而會保佑你。
不隨意亂翻
在紙錢燃燒的時候,我們一般會用小棍輕輕挑起,讓紙錢充分的燃燒,不過翻動的幅度一定不能太大,不要讓紙錢太散,最好燒成一個整體。
重陽節又叫"老人節",1989年,我國重陽節正式定名為老人節。每年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定為全國的敬老日。中華民族素有尊老敬老傳統美德,重陽節前后,黨和政府以各種形式開展敬老活動,比如召開座談會、老人宴、銀發旅、搞體檢、贈禮品、幫勞動等等,豐富多彩。多數地方還組織老年人登山秋游,開闊視野,交流感情,鍛煉身體,培養人們回歸自然,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。因為古老的《易經》中把“六”定為陰數,把“九”定為陽數,九月九日,日月并陽,兩九相重,故而叫重陽,也叫重九,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,并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。 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多彩浪漫,一般包括出游賞景、登高遠眺、觀賞菊花、遍插茱萸、吃重陽糕、飲菊花酒等活動。 九九重陽,因為與“久久”同音,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,有長久長壽的含意,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,重陽佳節,寓意深遠,人們對此節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,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,詠菊花的詩詞佳作。
九月初九重陽節,又稱為“重九節”,是一個紀念先人及掃墓的節日。重陽節,亦稱登高節、重九節、九月九、茱萸節、菊花節等。是農歷九月九日。習俗有登高、賞菊、飲菊花酒、佩茱萸、吃重陽糕等。現在我國將九月初九日定為敬老節。重陽由來已久,《易經》載以陽爻為九。”
九九重陽,早在春秋戰國時就已出現。據文獻記載,當時民間就有登高、飲菊花酒的風俗。我國人民對重陽佳節歷來有著特殊感情,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、詠菊花的佳作。如唐代詩人王維的《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》:“獨在異鄉為異客,每逢佳節倍思親。遙知兄弟登高處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”李白的《九月十日即事》:“昨日登高罷,今朝再舉觴。菊花何太苦,遭此兩重陽。”重陽節主要節俗活動是登高、賞菊、喝菊花酒、插茱萸、還要吃糕。每到重陽節正是登高遠眺,舒暢胸懷的好時光。重陽節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,是家人團聚的佳節;也是一個紀念祖先的家人。